河南方城县:非遗文化丰富暑期生活

2023-08-02 趣味生活 万阅读 投稿:耿融阳

“大家雕刻的时候小心一点,将刻刀的刀柄顶在胸前,慢慢地刻画线条。”近日,位于河南省方城县文化馆的大厅里,方城石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亚楠一刻也停不下来,来回穿梭于课堂之中,指导着23名参加2023年国家级非遗项目方城石猴雕刻培训班的孩子们雕刻石猴。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方城县暑假期间开展公益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和专业领域老师讲解非遗传统文化,让孩子们通过学习非遗传统文化遗产知识,丰富暑期生活。

“方城出妙猴,腾跃俱天然;匠心塑雏形,勾画魂方显。”聊起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艺术,王亚楠的脸上洋溢起自豪的笑容。他现场为孩子们演示石猴的雕刻过程,耐心地讲解如何找角度、如何用刻刀、如何快速刻画出线条……带领孩子进行实操体验,手把手教授孩子如何去做,让孩子们对石猴有了初步认识。

方城石猴起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大的高10多厘米,小的仅有大拇指大小,有单猴、猴背猴、猴撂猴、母子猴,还有狮背猴、猪背猴等50多种样式,造型拙朴率真,起初以玩具的形式出现,后民间艺人为了便于出售逐步赋予它一些民俗文化内涵,因“石猴”谐音“时候”,当地俗称“好时候”,于是也有了“石猴到门前,四季保平安”的说法。方城石猴继承了宋代雕刻技艺,粗犷、简洁、线条感强,雕刻一个石猴,要经历9道工序,裁石、制坯、初雕、细雕、打磨、打孔、锅蒸、上色、点眼,全手工制作,一步都不能少。2008年,方城石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要真正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活动我们今年已经举办两期,这一期的培训时间为7月10日到8月10日,培训对象是8到18岁青少年儿童。”方城县文化馆馆长李辉告诉记者,“2006年,方城县相关部门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了解方城石猴的人很少,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熟知并喜欢上方城石猴,我很开心。”

如今,方城石猴不仅走出方城,还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相继前往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蕴藏着朴拙、率真的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方城石猴得到了海内外民众的高度赞许,件件石猴艺术品都收获一大批异国“粉丝”。(耿融阳)

声明:易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