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没》宣传图 图源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微博
日前,青年电影手册公众号发出推文:拯救《里斯本丸沉没》!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值得你走进电影院!”“谢谢方导用近十年时间打捞起这段真实震撼的历史。”贾樟柯、韩寒、程青松等电影人通过各个平台发声,助推电影宣传。太平洋、保利、卢米埃、万达、万象等多家院线承诺旗下全国所有影院长线放映……
《里斯本丸沉没》,一部钩沉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片。自9月6日全国上映至今已近半月,口碑逐步上升。豆瓣9.3分的年度罕见高分,猫眼9.6分,淘票票9.6分,大v推荐度93%……无论从业界评价还是观众打分来说,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电影。
但为何这场行动被冠以“拯救”二字?排片较少、票房远不抵投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让业界坐不住了,纷纷主动出击,支持这部电影。截至9月17日,票房累计已突破1500万,超过38.6万观众走入影院观演。
超高评分VS惨淡票房
1942年10月,日军押送1800多名盟军战俘的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因违反《日内瓦公约》未悬挂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在途经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沉,继而上演了沿海渔民舍命营救伤员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把这段历史真相讲给了大众。
自上映以来,电影掀起了一次次讨论。
微博热搜82次,微博评分9.0分,“第一次见这么多明星宣传的电影”,“百鸟朝凤下跪导演 里斯本丸沉没”“一部耗时8年倾家荡产拍成的电影”……
超过3.4万观众在豆瓣打分,创造了高达9.3的超高评分,《里斯本丸沉没》成为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口碑国产电影。
然而,叫好却不叫座。
排片和好评,似乎成了两极。上映以来,电影票房收入远不抵投资。在一些城市,想看的观众甚至找不到排片。
“希望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9月14日,在杭州某影院,邹女士结束观影缓缓走出影厅,声音哽咽,泪水呼之欲出。和别人不同的是,她手里还拉着一个白色行李箱。
这位24岁的姑娘来自贵阳开阳县,当天上午刚结束在杭一周的工作,晚上就要返乡。看到网上《里斯本丸沉没》的评价很高,返程前,她先查了查家乡电影院的排片,看到最近没场次,就果断带上行李,在杭州看完电影再赶车回家。
邹女士的经历,也反映出《里斯本丸沉没》的排片困境。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7日,影片7日全国排片最多,为1.5万场,其余均未突破万场大关。但从9日至12日,影片排片呈上升趋势,从5188场到6815场。杭州某影院工作人员介绍,相较于同期上映故事片而言,《里斯本丸沉没》的排片场次并不算多。
其实,刚上映时,影片的处境确实犹如“小透明”。
数据显示,上映首日,该影片票房仅为36.77万元。一直到9月12日,影片票房都没有突破百万,甚至在9日的时候票房还下跌了。但在9月13日,该影片的豆瓣评分已经达到9.3分。
票房和口碑为何严重倒挂?
影评人战台烽在报道中陈述自己的看法,本来纪录片的受众人群就比较少,《里斯本丸沉没》不是特别商业化的片名,“里斯本丸”这个船,在国民中的知名度相对来讲较低,“在后暑期档时期,纪录片的排片和上座率也会相应被其他一些影片挤压”。
《里斯本丸沉没》的导演方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一辈子干了无数的事,而拍摄这部影片是他干过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也坦言,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用来赚钱的,是花钱拯救历史,不是为了商业做电影,而是为了触动来做电影。
纪录片的类型、排片不多,再加上知名度不高,《里斯本丸沉没》的票房不高似乎找到了原因。
可是,好的作品就该被埋没吗?
圈内圈外一齐拯救
一场“拯救”行动,不知在什么时候,拉开了序幕。
随着《里斯本丸沉没》的口碑进一步发酵,逐渐形成一种“人传人”现象——
看过电影的观众,绝大多数都为这部电影打“call”;不管是导演、制片人,还是演员、路人,都在用力扩散着“真相”。
在业界,这是一场鼎力相助。
当年,方励曾经为支持电影《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当这部他耗时8年、倾家荡产投入拍摄的《里斯本丸沉没》上映后,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于宣发。
凭借着圈内的好人缘和影片口碑,各路电影人和公众号开始自发为影片进行宣传。著名导演黄健中表示,自己从影64年,看过不少于3000部影片,对于《里斯本丸沉没》,他给出的评价是“伟大”:“这是一部充满着对人类生命的敬仰、崇拜,抒发了最真实、最激动人心、最打动人心情感的一部伟大的电影。
著名电影人程青松说,这是一部情感力量非常大的反战电影,后劲也非常足。导演贾樟柯在微博里呼吁大家一起了解那段历史和真相。演员邓超发微博,邀请大家去观看“真相”,王俊凯发文称“包哭的”,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
在民间,这是一次“自来水”的“安利”。
“自来水”,通常指的是一群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去义务宣传某项活动的粉丝团体别名。不少看过影片的观众,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小作文”,在这部电影的评价中,“感动”“值得”等出现频率很高,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推荐亲朋好友去影院观看真相。
为此,大家“各显神通”。有人在网上“请愿”,希望增加电影的排片,甚至有网友专门推出如何跟影院谈“排片”的攻略;有人则自发进行包场,力所能及地支持心目中的好电影;在阿里大文娱北京新总部,近600名员工集体观看《里斯本丸沉没》,“致敬理想主义”。保利国际影城、卢米埃影城等影院也开启了这部影片的全国长线放映。
“拯救”之下,《里斯本丸沉没》的票房在逐步上升,仅中秋假期第一天,影片的综合票房就达到了上映以来最高的190余万元。
数据,目前还在持续增加中,票房也实现了连续7天“逆跌”。
严肃题材如何走近观众
作为一部严肃题材纪录电影,为什么《里斯本丸沉没》会引发此次拯救?或者说,为什么《里斯本丸沉没》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除了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其本身还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一个东方“泰坦尼克 敦刻尔克”的故事,它承载的是超乎种族、国家,甚至生命的一场道义壮举。同时,展现了人类为战争心碎,为和平祈祷的共同心愿。
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对于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指出,这一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并强调,半个世纪以来,正是得益于两国无数友好人士的辛勤付出,中英关系才能不断前进。
谈及此次“拯救”行动,导演方励这样告诉我们:“或许我是一个合格的搬运工。把那些震撼我、触动我、感动我的故事搬运给观众,结果我和观众们是共鸣、共情的。”
导演对于电影票房的淡然洒脱,却无法遮蔽这类严肃题材影片,特别是纪录片、文艺片票房遇冷的事实。
没有特效、没有大制作、没有偶像派演员,缺乏票房号召力“要素”,似乎是这类电影的“天生缺陷”。
2016年,一部讲述老一代唢呐艺人故事的影片《百鸟朝凤》同样经历了在豆瓣获得高分却票房惨淡的局面。也同样依靠电影人的纷纷力挺,才开始有了更多的排片、更高的票房。2017年,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上映,同期热播商业片几乎达到50%排片的时候,《二十二》仅能分得1%左右的排片。此后,电影人、影视机构等纷纷发出呼吁,号召大家走进电影院,记住这段沉痛历史。最终,《二十二》获得了过亿票房。
还有的影片,却没有这样的“好运”。2016年上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最终仅收获600多万元票房;讲述杨振宁、许渊冲、马识途等西南联大学子的影片《九零后》,豆瓣评分8.0分,票房却也仅过千万元。
据《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3年中国院线电影票房约为549亿元,院线纪录片票房只占据其中的1亿多元。
面对“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各方都在想方设法寻求突破。
国家层面,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强化调度、编排,推动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扩大优秀的主题主线作品播出范围,保证重要时期重点作品在网上网下重要平台、重点时段、重要版面(栏目)广泛播出。
有的影人,开始摸索独特的宣发模式,以吸引目标受众。国内首部女书纪录电影《密语者》在正式公映前开启全女性观众超前点映活动,获得广泛关注。国内宣发团队大象点映在推广科普纪录片时,则以点映、包场观影等模式,做好院线、校园、科技馆等重点市场的开拓。
战台烽则提出,类似纪录电影这样的严肃题材影片应该“多条腿走路”,包括拉长生命周期,以年为单位规划其市场推广与收益;积极寻求网络分销平台,在网络端触达更广泛的群体;深化线下活动,与热门IP联动等。
更广泛的支持,则来自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通过观众对近年来几部高分纪录片的评价和评分,我们就能发现,当下国内纪录片在内容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影院应该给与这些高质量影片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给予其更多的排片,观众也应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给予国产优秀纪录片一个机会,买一张电影票,走进影院,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们更盼望,对于这类好电影,从官方到民间,能有一个更为有效的推广机制,让它们和观众走得更近。
就像《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电影,船,已经沉没了,但历史,不应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