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举办《大清团练》新书分享会,作者胡小远主讲“上海往事:晚清团练运动与近代上海的崛起”。
团练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民兵制度,大体上从宋代兴起,持续到民国初期。团练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地方治安,但在清朝中后期,由于清政府直属军队的衰落,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成为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团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军事历史的主角。
胡小远表示,国内写曾国藩、李鸿章的书非常多,但研究团练的著作不多。除了湘军、淮军,关于其他地方团练的著作也不多。美国学者魏斐德的《大门口的陌生人 : 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和孔飞力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中国学者崔岷(现任南开大学教授)的《山东"团匪":咸同年间的团练之乱与地方主义》等,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作品。
胡小远提到,这几本著作研究中国团练和民兵组织是以省域为单位,包括珠三角、安徽、山东等。写《大清团练》,他采用了全景式的写作方法,某种意义上是写一部中国团练史。
珠三角团练
胡小远谈到,包括湖南、山东、广东、天津、浙江、上海等,多个省份都曾有过团练。各地的团练在清代对地方的近代化进程都起到了一些作用。对上海来说,团练在助推城市发展、近代化转型,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具近代化特色的大都市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林则徐曾经认为清军可以与英军一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发了团练令,号召广州各个地方民间出钱建立团练。战争爆发之后,双方武备差距很大,英军势如破竹,随后威胁南京、天津,形势急转直下。清军节节败退,唯一能战胜英军的就是珠三角团练。
在广州,数万团练包围了一支以黑人士兵为主、大约一百人的留守部队,打死了几名敌人。当时英军说“广州的农民很难缠,我们很容易战胜中国军队,可是民兵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农民是广州地区底层知识分子和有产者组织的,当时清军自己的军费都不够用,没有能力组织地方武装力量。当地有产者有钱,知识分子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建立起团练这种私人武装。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开埠。随着广州十三行的外国商人和从事翻译、学徒、会计、厨师等工作的买办阶层人员等被扩大清算,十三行衰落,外国人需要在最新的“五口通商”口岸选择新的锚地。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宁波当中,很多外国商人选择了上海。上海的优势是方便联系沿海港口,也方便与长江内河航运连接,还有苏、杭这些江南富裕地区支撑。
在各地团练的威胁下,外商源源不断转移到上海。1843年至1853年,上海的人口达到20万。很多与外国人打过交道的广东商人也来到上海,他们具备外贸知识,也带着巨大的资本。
团练与近代上海
开埠以后,上海的行政长官是广东人吴健彰(1791~1866),他纳捐500万两白银,谋得苏松太道职位,管辖苏州、松江、太仓等地。他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在广州十三行当过仆役。上海没有军队,为了保护个人资本,商人就出资建立团练。吴健彰是团练的金主,士兵以广东人和福建人为主,基本上都是底层人。不过这时的团练素质不高,战斗力也不强。
1853年至1855年,在广东香山人刘丽川领导下,小刀会一度占据上海县城。吴健彰建立的团练内部出现闽粤之争,数百名广东籍团练倒向小刀会一方。前后17个月,小刀会与清军及由清军组织的团练持续交战,法、美、英军队也先后参战。1855年2月刘丽川战死,小刀会最终失败。上海城被小刀会控制期间,吴健彰被俘虏,财产也被控制,后来他逃到英国领事馆。广东人失去了对上海的控制。
富裕的浙江商人接管了这座城市。浙江钱塘人吴煦,宁波人杨坊,也通过纳捐取得了上海道台和苏松常镇太粮储道等职务。胡小远提到,浙江商帮知道广东人的团练在吴健彰手上失败了,觉得自己组织团练不行,要请洋人帮助抵抗太平军。杨坊出钱请华尔组建了洋枪队,这是一支外国人组成的团练,杨坊还把女儿嫁给华尔。
太平军的武器装备更新很快,甚至走在清军前面,洋枪队在青浦、松江、吴淞口等地与太平军多次交火,形势不占上风。当时法军、英军驻扎上海保护租界,在保卫上海的战斗中,英法士兵有人战死。当时上海商人想不惜一切代价请湘军过来保卫上海,湘军就是由团练发展起来的地方武装。
湘淮集团派出了李鸿章,当时他是曾国藩的幕僚,在安徽办过团练。李鸿章回到安徽去招募团练,刚到上海的时候,历史图片显示,他的团练兵装备很差、服装很破,人数也不如太平军多,各方不相信这些人能保护上海。李鸿章认为,湘军是真正意义上的野战部队,有实力保护上海的私人资本,包括货栈、银行、房产和外国人的家属,于是请来了湘军的部队。在英、法教官训练下,仅仅一个多月,大部分湘军士兵就掌握了步兵、炮兵的作战技术,学会了近战的战斗方式和大规模野战的战术。半年以后,湘军以上海为基地开始反攻,成功解除上海之围。
胡小远认为,团练也见证了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主持建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制造枪炮弹药、轮船和机器。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收购了一些美国小公司的轮船,作为基础建立了中国的船队,长江航运从此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轮船。之后他还建立了造船厂,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造船。近代化的航运业、造船业、通讯业先后建立起来。
回顾来看,广东人到上海的时候,主要是从事贸易,做买办,赚进口和对外销售的钱。但是到湘淮势力进入上海的时候,近代化的管理和江南制造总局等大企业建立起来,一步步培养出一大批管理人才,包括财务、技术等。所以,胡小远认为,团练是上海近代化的推进器,使上海以龙头的身份带动了整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大清团练》
胡小远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