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1日,科技富豪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表示,其大脑植入设备在第二名试验患者身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马斯克此前表示,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设备将有望用于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
抑郁症正在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精神疾病,而且年轻化趋势严重,抑郁症患者年龄越来越小。《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中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抑郁症患者总人数超过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的患者曾因抑郁休学。青少年抑郁症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
随着脑机接口、AI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精神心理研究,促进新型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发展备受关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赵敏教授表示,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新一代人工智能及AI大型语言模型与精神疾病问诊有着天然的结合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正在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并与全球AI及精神健康领域科学家进行跨学科交流。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在使用大模型尝试做抑郁症患者的语言语音分析。此外,在情感脑机接口方面,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对抑郁症的评估和诊断,瑞金医院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神经调控都取得一定的进展。
今年6月,天津师范大学“认知与情感计算”跨学科融合创新团队通过“人工智能 心理”,为青少年定制了精准化的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分析、干预解决方案,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神经网络》和《信息融合》上。
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与智能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白学军教授介绍称,抑郁症的早期筛查和精确诊断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合作,需要汇集各专业优势,集中力量对心理健康中的实际科学问题和关键瓶颈技术进行突破和创新。
另有公开信息显示,已有国内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多模态抑郁症评估原型机和数据采集系统,并在国内三甲医院精神科完成部署,实现了数千人次患者抑郁状态评估与健康受试者的多模态数据采集。人们只需要带上一个外接脑电帽,经过算法处理,2分钟就能生成一份抑郁状态报告,可以量化受试者罹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吕宝粮表示,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反馈和普通人是不同的。过去,通过量表测量时,被测者可能会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但现在有了一套脑电采集系统,它就好比“情绪X光机”,很难有人能逃出它的”火眼金睛”。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双聘专家林关宁教授长期从事精神病学方向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究,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型语言模型在精神病学中确实是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诊断、治疗沟通和个性化患者护理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AI大模型能分析和处理大量的医疗数据,帮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通过生成类人文本来增强治疗对话和患者支持。”
尽管有巨大潜力,但林关宁表示,大模型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挑战,比如基于静态数据集训练,难以反映最新的医学知识,存在生成虚假信息的风险,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问题,以及在情感理解和同理心方面的不足等。
“大模型的好处是能够把精神疾病的医嘱,入院出院病历,查房记录等文书类数据,可以非常好地进行全面处理分析,但在多模态数据、影像和分子等融合方面,对疾病的分析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林关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