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滩热情如火,碧空清澈如洗,苇花随风飘扬,白鹤悠然自得。
被称为“湿地之都”的辽宁省盘锦市正在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202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政府明确将辽河口国家公园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目前,辽河口国家公园已被列为全国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
“设立辽河口国家公园,对于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8月31日,盘锦市副市长徐同连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辽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材料已上报国家林草局,完成了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工作,即将提交国家评审会审查。
实施多项湿地修复工程
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是流入渤海的主要河流,不仅是流域内1550万人口饮用水和258万公顷耕地的重要水源,也是东北生态的重要保护带、东北振兴的重要经济带。
站在辽河口湿地旁,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湿地科科长刘野介绍,辽河、大凌河、饶阳河等十几条河流从该区域入海,河水携带泥沙的沉积致使海水退却形成了大面积的发育滩涂和沼泽湿地。
这块湿地也成为黄渤海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区域,是该路线候鸟北迁的最后一处补给地、南迁的第一处停歇地。
监测数据显示,每年在此区域迁徙、停歇的水鸟达数百万只以上,有超过60万只的鸻鹬鸟类于此停歇和觅食,辽河口湿地是鸻鹬类最关键的能量补给地之一,还是丹顶鹤大陆西线群体繁殖的最南限和自然越冬地的北限,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只以上,数量最多时达到806只。
全球最大的芦苇荡和最美的红海滩是辽河口国家公园最核心的景观资源,暮秋季节,风吹苇浪。每当潮水退去,簇簇碱蓬犹如出水珊瑚,宛若片片红毯,与苇洲碧涛形成一幅生机盎然、雄奇浩瀚的自然画卷。
8月31日,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辽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情况。摄影/章轲
8月31日,辽宁鹤类种源繁育基地人工繁育的旗舰物种丹顶鹤。摄影/章轲
上世纪90年代前后,辽河口油气开发、海岸工程、近岸滩涂围海养殖蓬勃兴起,收获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湿地天然植被大面积损毁,近岸海水受到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为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近年来,盘锦市坚持“陆海统筹、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河口海湾系统治理,实施了多项湿地修复工程。
“湿地修复工程克服了许多困难,非常不容易。”徐同连说。
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盘锦市突出湿地特色,成立了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下设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设置了5个基层巡护管理站,统一行使湿地保护和管理职能。
2017年5月,经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盘锦市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盘锦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打击破坏湿地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退养还湿”中,辽河油田累计关停退出油气水井813口,生态恢复井场231座,生态恢复井站6座。598户养殖业户全部退出,新增自然岸线15.77千米,恢复湿地8.59万亩;湿地生态补水3.5亿立方米;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山水项目”共修复湿地232公顷、水系连通24公里、岸堤修复64.29公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291公顷。
盘锦市还对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盘锦辽河口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置高点野外视频监控系统17处,对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繁殖地进行重点监控,初步建立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管理体系。
一系列保护措施带来了生态“蝶变”。辽河口滨海湿地重要珍稀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3年的11357只;丹顶鹤越冬种群由2014年的5只增加到2023年的112只;辽河口西太平洋斑海豹由2000年的几十只增加到2024年的393只。
高质量发展湿地产业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处处长王禹超介绍,辽河口国家公园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为“一套生态系统,一块关键区域,一处独特景观,三个重要物种”。
一套生态系统即全球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一块关键区域即国际鸟类迁徙路线关键区域;一处独特景观即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景观;三个重要物种即西太平洋斑海豹、黑嘴鸥、丹顶鹤。
辽河口湿地是辽东湾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径流、净化水质、固碳增汇、防浪固土等生态功能。辽河口湿地大幅降低了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对于维护辽东湾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关乎渤海的生态安全。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四五”以来,辽宁省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投入资金总计9726万元,还对保护区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符合补偿条件的7.7万亩耕地实施损失补偿。
而对于辽河口湿地,盘锦市并非简单地一封了之,而是高质量发展湿地产业。
依托滨海湿地资源和“国际湿地城市”等金字招牌,盘锦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了以湿地为主题的A级景区7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依托湿地资源开展了二界沟开海节、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等主题旅游活动,成为全国湿地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动力伞大赛、帆船拉力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3年,盘锦市接待域内外游客3780.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04亿元,同比增长540.31%。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盘锦市接待旅游者人数2716.8万人次,同比增长64.5%;实现旅游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3.3%。
8月31日,辽河口国家公园滨海湿地景观。摄影/章轲
9月1日,工作人员在介绍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运行情况。摄影/章轲
盘锦市还培育以芦苇为主要原料的生态板材、食用菌棒生产经营主体,积葭板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芦苇环保建材企业,并入选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嘉润禾食用菌合作社被评为林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带动省内外农户转产就业。
专家介绍,目前,辽宁省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自2021年起,中央和省级财政湿地保护资金的支持方向为省级以上重要湿地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不包括湿地公园,而湿地公园恰恰是辽宁省湿地保护的重要形式,资金的缺乏将严重影响湿地公园的发展,湿地保护工作很难开展。
此外,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辽宁省现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没有国家重要湿地。湿地分级管理、分类保护还存在短板。
专家建议,辽宁省应持续推进重要湿地建设和保护,在完成省重要湿地数据更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符合条件的省重要湿地开展国家重要湿地晋升工作,填补辽宁省国家重要湿地空白。通过疏浚清淤、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侯军告诉记者,盘锦市将持续推进国家公园设立工作,争取早日获批。同时继续加强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的巡护保护、生态恢复、社区协调发展和科普宣教等工作,提前谋划国家公园建设布局,争取把辽河口国家公园建成为我国陆海统筹保护的典范,成为国际鸟类迁徙航道的重要安全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示范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示范平台。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