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行业越来越热闹了。
今年以来,先是天佑德上线三款青稞威士忌,古越龙山宣布2024年将小批量预售整桶威士忌的消息。之后,洋河股份又和帝亚吉欧在西藏拉萨投资了威士忌项目。郎酒集团在四川峨眉山投资的高桥威士忌项目也已开工。
一时之间,众多白酒企业纷纷释放布局威士忌的信号。不同于此前的新品合作开发,而是纷纷投资建厂,押下重注。
白酒企业扎堆威士忌,抢先布局,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意图很明显。
这一幕,似是十年前葡萄酒的重演。曲终人散,葡萄酒大多成了白酒企业的拖累。
同样作为舶来品,国产威士忌是重蹈葡萄酒的覆辙,还是强势崛起,一切都是未知数。投资端大热
威士忌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由大麦等谷物发酵、蒸馏而成的烈酒。与葡萄酒一样,威士忌也是舶来品,不同的是,威士忌的饮用没有太多繁文缛节,颇受年轻人欢迎。
近年来,国内各知名酒企持续发力威士忌,试图提前抢占一个新的市场。
此前,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收购、与外国品牌合作推新品等方式,涉足威士忌行业。比如,2019年江小白和高瓴收购苏格兰威士忌品牌罗曼湖;洋河与帝亚吉欧合作推出“中仕忌”,组建中仕忌独立品牌运营团队。
如今,更多酒企开始了自建威士忌酒厂。去年11月,古井集团与法国卡慕集团,共同出资的安徽古奇草本威士忌蒸馏坊项目正式开建;今年4月,投资超30亿的郎酒·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业项目正式开工。
白酒企业重注威士忌不难理解。2023年,我国白酒市场规模约6488亿元,同比增长4.46%。相比之下,威士忌增速更显著。据《2023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威士忌酒市场规模已达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
白酒和威士忌同为烈酒,经销渠道可以共用,也可借白酒企业的影响力扩展知名度,有助于降低宣传推广成本。
威士忌进口量的下滑,也让国产威士忌看到了更大的机会。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威士忌进口量为3.26万千升,同比下降0.57%;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22.88%。
2023年,中国威士忌产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当年,中国威士忌的总产量达到5万千升,同比增长127%。如不出意外,今年国产和进口威士忌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消费端遇冷
国产威士忌的产量的确跟上来了,但是否转化为消费了呢?
根据欧睿数据,中国威士忌市场份额前五名公司分别为保乐力加、帝亚吉欧、三得利、爱丁顿、百富门,均为外国酒企,市场份额高达67.01%,但在中国市场的突击也略显乏力。
保乐力加财报显示,2024财年(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中国市场净销售额约为11.6亿欧元,同比有机下滑10%;帝亚吉欧2024年财报也明确指出:大中华区净销售额有机增长12%,主要得益于中国白酒品类的强劲增长(销售额有机增长27%),但同时这一部分的增长也被苏格兰威士忌品类的下跌所抵消。
中国威士忌市场不好做,威士忌独立装瓶商SMWS感触更深。其母公司财报显示,上半年,中国市场的营收降至123万英镑,相较于2022年的巅峰,直接腰斩。
国际巨头们尚且如此,国产威士忌品牌,大多都是圈地自萌。吉斯波尔是国产威士忌行业的先行者,其天猫旗舰店销量最好的产品销量也不过1000 。更多国产威士忌的影响力只限于创始人的朋友圈,在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中并无知名度。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威士忌在中国并未形成庞大的消费基础。尽管,过去十年,中国威士忌的销售额从12.88亿增长到55亿,但仍显小众。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烈酒消费量仅为2.2升,远低于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市场,其中威士忌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新增量难寻
威士忌消费遇冷,消费市场的疲软是主因。
特殊三年后,大家选择把钱花在刀刃上,酒类支出减少。为抑制下滑行情,去年3月开始,各大洋酒企业纷纷宣布提价。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购买欲下降,库存进一步积压,部分经销商顶不住压力抛货,形成恶性循环。
当下,零售价300元/瓶左右,是国内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威士忌价格带。对于国产威士忌而言,最可行的出路是,用性价比培育消费需求,以量取胜,再逐步高端化。
可更多的国产威士忌参与者,并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年初,天佑德酒上架“天佑德雪莉桶陈酿威士忌”等三款威士忌产品,到手价分别为780元、890元和890元。这一价格,堪比国际高端产品。
而在平价市场,国产威士忌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大国际威士忌品牌,本身便有优质的平价产品。在100元-300这个价格区间,帝亚吉欧有多款产品在售,其中一款产品天猫旗舰店销量高达7000 。
并且,帝亚吉欧和保乐力加等,已在纷纷推进国产化。去年底,保乐力加首款叠川纯麦芽威士忌产品已经正式推出。帝亚吉欧洱源威士忌厂也于去年11月开始试生产,产能后续会跟上来。
近年来,进口威士忌也在降价去库存。除了日常的降价外,大促期间,进口威士忌也是频频让利。比如,618期间,天猫官方旗舰店上,原价326元一瓶的保乐力加700ml格兰威特12年陈酿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活动直降40元。
一边是国内威士忌市场始终较小,一边是进口威士忌经销商不断抛货,国产威士忌的上半场,一场大混战无可避免。想要突出重围,考验的不仅是威士忌的品质,更考验企业的恒心与判断力,实非朝夕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