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D打印电喷雾发动机问世

2025-02-20 新闻资讯 万阅读 投稿:admin

 

科技日报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近期展示了一款完全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电喷雾发动机,能通过发射液滴来推进。这款创新设备不仅生产迅速,而且成本远低于传统推进器,它利用市场上可购买到的3D打印材料和技术,甚至可以在太空中完成打印。相关论文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

3D打印的电喷雾发动机适用于小型卫星在轨机动,生产成本仅为传统推进器的一小部分。图片来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电喷雾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对导电液体施加电场,从而产生高速微小液滴射流以推动航天器。这种微型发动机特别适用于小型卫星,如立方体卫星。相较于化学燃料火箭,电喷雾发动机在推进剂使用上更为高效,因此更适合执行精确的轨道内机动任务。尽管其产生的推力较小,但通过并联多个电喷雾发射器可以达到所需的推力水平。

团队此次开发了一种结合两种3D打印方法的模块化工艺,解决了制造由宏观和微观组件构成的复杂设备时遇到的难题。他们采用还原光聚合打印(VPP)技术,包括数字光处理技术,通过芯片大小的投影仪将光线照射到光敏树脂上,逐层固化形成高分辨率的3D结构。此外,他们还设计了一种夹紧机制来连接各个部件,保证了设备的水密性。这使得宇航员能够在太空中直接打印卫星发动机,无需依赖从地球发送的设备。

打印出的推进器包含32个电喷雾发射器,这些发射器协同工作,确保推进剂喷流稳定均匀。最终的原型设备在推力性能上与现有设备相当,甚至更优。

进一步研究显示,通过调整推进剂的压力,调节施加于发动机上的电压,可以控制液滴流量,实现更宽范围的推力输出。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简化了系统设计,减少了复杂管道、阀门或压力信号网络,提供了一种更加轻便、经济且高效的电喷雾推进解决方案。

3D打印出来的电喷雾发动机,几乎可以标志着航天推进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因为拥有快速生产和定制化的能力,在太空任务中能根据具体需求迅速调整设计,极大提升了执行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特别是在紧急维修或需要快速部署新卫星的情况下,这种即时生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能在太空中直接制造发动机,意味着未来的太空任务将不再完全依赖从地球发送的设备,而是在轨道上就能自我修复和升级。因此说,这一创新不仅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还为未来太空探索带来更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声明:易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