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不能被虚假流水线硬控

2024-11-08 趣味生活 万阅读 投稿:admin

“工厂直播”最近悄然兴起,成为不少直播间的“流量密码”。穿着工作服的主播,一边忙碌干活,一边直播带货,吸引不少消费者观看、下单。然而,近日媒体调查发现,类似的流水线直播,许多是搭建的假场景,还有的则是绿幕抠图。消费者看到的是“工厂,直播,出货”,直播间上演的却是“道具,摄像,开拍”。

商家把“工厂实景”搬到直播间,目的是给消费者留下“直连源头工厂,物美价廉”的印象,以提高带货竞争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有的工厂流水线声音嘈杂,有的卫生条件要求严苛,并不适合直播。那些无法进入车间的主播,就开始动起歪脑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于是通过媒体第三视角,我们看到魔幻的一幕幕:有的直播间,“流水线”上的商品是粘贴在“传送带”上的,被“传送带”送出镜头后,兜个圈又被重新送回“舞台”;有的直播间,用上了绿幕抠图等技术,把工厂的生产场景拍成视频当做带货背景,让人真假难辨。

几平方米的房间,就能营造出几万平方米“车间”的既视感,一两个人就能撑起一家“工厂”。仔细推敲,这样的虚假流水线,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视觉效果”这么简单。毕竟,直播间不是拍戏的摄影棚,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销售场景。法律专家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便主播没有明说是“工厂直播”,搭建这种虚假流水线,加上主播“厂家直发”等营销话术,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造成影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涉嫌误导公众和虚假宣传。如果主播明确说了是“工厂直播”,甚至可能构成消费欺诈。如果消费者发现购买的商品“货不对板”,可以要求退货或主张商家构成欺诈。

直播间被虚假流水线硬控,透支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反噬的是行业声誉。剔除这类虚假流水线,平台应加强监管,拿出更细化的管理方案。比如,要求搭建场景的直播间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在醒目位置标注“虚拟场景”或“非实时画面”,避免公众混淆或者误解。还要畅通投诉渠道,积极受理消费者的举报,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和帮助。

近年来,电商直播行业蓬勃发展,为产业发展和促进消费作出了贡献。然而,针对直播带货的投诉举报也大幅增加,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已成为行业隐患。尤其是近段时间,主播带货频繁“翻车”,月饼设法蹭产地、红薯粉里没有红薯、助农直播“卖惨”摆拍……种种乱象加剧了行业的信任危机。

虚假流水线生产不出真实的产品,被造假硬控的带货也带不来真正的繁荣。诚信和守法,才是直播带货健康发展的出路。今年7月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针对直播带货的消费乱象进行规范,明确了平台、直播间和主播“人人有责”。主播要加强自律,遵纪守法;平台要主动担责,加强审核。面对屡禁不止、迭代出新的虚假宣传套路,监管和治理也要多方合力、与时俱进、创新手段、综合施策,为直播间找回真实和诚信,还消费者放心安心的消费场景。

声明:易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