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回答了一个问题:“没有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如今,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新技术的冲击把一些人的大脑也撞了个粉碎。在粉碎后的混沌中居然幻想出了一个没有剥削剩余价值、忽视一切经济规律的“美丽新世界”。
然而,这种在生产过程中排斥了人本身的,非人化的机器不可能实现人的解放,反而可能将人类置于寄生的境地。本质上,在文中被指为“自动复制机”的人工智能大爹只会为自身生存而运转,这将导致人类沦为无用的存在附庸,甚至在机器需要时成为“耗材”来投入机器为维持自己存在的无意义运转中……
「人工智能时代」与经济学理论:
经济社会学的想象
「没有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风潮之中常见的大众想象。如果戏谑的引用菲斯基拉德的名言,可以说在这些智慧的大脑之中两种「矛盾的观点」完美而圆融的在一起存在:「人工智能」会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大家依然可以过得很不错。
这背后的不可能性显而易见——当前社会上大多数的公民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收入。即使是在最为标准的主流经济学之中,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等于他们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那么在一个大多数人没有工作的世界之中,大多数人也就没有收入了——而且直接的后果就是消费品市场的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这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这样的过程被称之为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对于工人的剥削所得已经拿到手了;但是因为商品卖不出去,资本无法流动、工厂依然关停,企业依然会破产。
但非常有趣的是,一些经济学理论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数学抽象」——比如没有劳动力投入的生产函数。
最典型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之中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然大多数情况之下,这里面还是会有劳动力这种生产资料,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极简的形式):
Y=a*K
这其中的a是全要素增长率,而K就是资本总量。我姑且设想,这是一个边际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因此,资本投入和产出是线性相关的。我们姑且不去对这样的简化进行任何经济学上的批判——譬如这样的抽象是否能够拟合事实、是否可以给我们带来研究上的便利——来看待这个数学公式背后的社会学意义。我们会说正在描述的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干预、可以自动生产的世界。而任何明智的读者都会知道这样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确实可以设想一种充满科幻色彩的情况:整个经济系统可以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之下自动的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假设现在全球所有的工厂都引入所谓的自动工业机器人,似乎就是一个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过在当代的生产现实之中,这些工厂依然需要维护检修,也就是依然存在折旧问题和调节的问题,不过作为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幻小说家,我们可以设想这些问题可以一并解决:整个生产系统真的可以完全脱离人类的管理,甚至可以自动生产配件来弥补自身的损耗,那么这将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需要劳动力投入的生产系统——但这也会是一个实际上「失控了的生产系统」。
事实上,这样的设想其实并不鲜见。早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刚刚被提出的上世纪50年代,冯诺伊曼与维纳等人就提出过「控制论自动机」这样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说,「控制论自动机」——也就是可以根据自己对外界的感知自己调整模式对环境做出反应的机器——其实就是最早人工智能。当然,如果想拥有一种近乎于人类生命意义上的人工智能,那也可以设想一种「自动复制机」。这些人是一个哲学意义重于工业意义的机器人学概念:这个机器可以不借助人助自己生产自身,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细胞一样。
而事实上完全不需要人类干预的生产系统,就是一个这样的庞大的自动复制机。它如同一个忒修斯之船一样不断地复制着自身,以确保自身可以在时间长河中延续。与此同时,这个机器会不断地向外抛出大量的消费品来让簇拥在这个机器周围的人类去消费。这似乎让我们回到了阿萨·克拉克的那一句可以说臭名昭著的科幻名言:一切足够先进的科技都有如神迹。
那么这个机器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确实有不少人在等待着这样一个如同子宫与大母神一般,慷慨而丰产的人工智能。而正是为此,这些后人类主义者愿意在这个可悲而贫困的年代继续生存下去,直到那个新子宫的回归。这些人忘了回归子宫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出生。不过在这里,我们先把这个现代人的狂想探讨完。
这样的失控的生产系统究竟有什么问题呢?主要在二点。首先,这个机器不会回应任何人的消费需求——因为我们对这个机器无法进行任何的干预,这个机器生产什么,我们就只能吃什么。而倘若我们可以系统性的进入到这个生产系统的操作端,输入人类的特定需求;那么很显然,生产性劳动在这里就已经发生了。
其次,更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个机器由于不再需要任何外界的管理,只需要完成自身的再生产,它自身存在的目的也就和人类的目的存在的偏差。这意味着我们在这里不需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上产生任何革命的突破、不需要把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与攻击性这样的问题引回来,就可以见证一场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失控的自动复制机」并没有什么高远的梦想,事实上,这台机器的愿望与那些想要回归子宫的人类一样谦卑——维持现状,存在下去。需要生产自身的零部件来避免老化;同时,也要按照被制造出来的时候那样不断地生产出定量的产品——即使产品的原料是人。
因此,若这样的失控的自动机真的生产出来了、而人类也真的退化成了簇拥在机械周围的寄生虫,那么人类灭亡的原因可能非常的简单——一场旱灾到来、田野颗粒无收的时候,这台机器自动的把所有人类做成了罐头。
事实上,对于任何加速主义者来说,这都算不上什么伟大的进步。人类确实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可能被一种非常低级的、完全没有前途的、只知自我复制的人工智能取代。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确乎是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意志的工具所取代了——而这种取代的前提,其实是人类不愿意去承担一个主体的责任、是人类放弃成为价值的尺度与万物的灵长,自甘沦为自动生产机周围的蛀虫。